第558章 悠悠三年(2 / 2)

为此还闹出了一场风波,江南地区更是爆发了一场游行抗议,波及数省,甚至有人高喊“砸掉机器,禁止机器代替工人生产”,那班清流也纷纷上书,要求禁止开办国营纺织厂,不能与老百姓争利等等。

作为后来人,李虎自然明白每一次重大科技创新都会伴随着争议与阵痛,他当然不会妥协。

另外,这件事背后有着阴谋,是那些纺织厂主、豪商和他们背后的江南士绅等一系列既得利益者借机蓄意制造的一场大规模政治事件。

李虎可不是前明的皇帝,江南士绅一闹就妥协。再说了,江南士绅全部被他迁到了京城,打破了他们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在李虎的授意下,江南道御史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疏,揭发江南士绅勾结地方官员、借势常年拖欠朝廷赋税,隐混抗官,多占田亩等。

李虎下旨严查,并将和珅从朝鲜召回,在锦衣卫的配合下,对江南的士绅地主进行清洗,且在圣旨中明确表示:不论积欠钱粮多少,一律严惩。

和珅和孔庆祥严格执行了李虎的圣旨,不仅是那些士绅地主,就连一些仅欠了一分一厘的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也被缉拿送往京城治罪。此案牵连甚广,数十名江南官员被杀,被流放朝鲜的士绅、读书人和地主高达万余人,其中不乏江南文坛巨擘。

李虎借着此案追缴了数百万税银,并打击了江南士绅地主,把江南的土地收归国有,顺便又将江南地方官员也清理了一遍,一举多得。

不过,这件事也给李虎招来了不少非议,因为江南士绅地主拖欠的是大顺的赋税。

为了安定江南老百姓的民心,李虎在江南开办了国有农场和工厂,给当地老百姓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并推动官办社学的建设,教授《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以及经、史、历、算等基础知识,普及基础教育。

现在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能看懂用白话写的告示,再也不用低声下气地去求官差和有功名在身的人了。

这三年,除了大唐的经济与科技突飞猛进,皇室人口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现在的李虎是七个孩子的父亲,薛宝钗生了二皇子,琥珀生了三皇子,香菱生了长公主乐安公主,去年林黛玉又给李虎生了个女儿,封号寿昌公主。紧接着贾探春生了四皇子,贾迎春生了三女儿静宜公主。

另外,李虎册封贾探春为安嫔,希望她像她姐姐贾迎春一样,安分守己,和和气气的过日子。

李虎此时就在贾迎春宫里,正抱着三女儿静宜公主与贾迎春说话。

“.云丫头生了个儿子,可把老太太高兴坏了,还说若是宝玉能再考中举人,就是立刻死也值得了。”贾迎春依旧是那副慢吞吞的样子,不慌不忙地说道。

李虎笑了一笑,不出所料,在园子里与妙玉鬼混的贾宝玉没有考中举人,去年娶了史湘云,今年生了个大胖小子。

想着贾迎春的话,李虎眨了眨眼睛,是不是安排个恩科,让贾宝玉考中举人,圆了贾母的誓言

贾迎春顿了顿:“袭人被宝玉赶出了荣国府”

李虎目光一闪:“因为妙玉”

贾迎春点了点头。

李虎轻摇了摇头,贾宝玉没有考中举人,贾母将怒火发泄在了妙玉的身上,将她给“请”了出去,并打发人给京城周边的庵庙带话,不许收留妙玉,想逼妙玉离开京城,远离贾宝玉。

可妙玉也是个大毅力之人,再加上她师傅临终前的遗言,她直接在离贾府二里多远的枝巷买了一个宅院,住下了。

听说贾母被气得不轻,却也不好去欺负一个弱女子,只得约束贾宝玉,不许他出门,连国子监都不给去了。

最终还是袭人扛下了所有啊!

哎,袭人不会还是嫁给了琪官吧

正想着,寝宫外传来了小胖子的声音:“启奏皇上,西夷使团进京了,缅甸王室也送去了万国街。”

李虎:“和珅现在在哪里”

小胖子:“回皇上的话,和珅这会儿应该在家陪十公主”

李虎:“告诉和珅,按照之前商议好的,与西夷人慢慢谈。另外,让王文昭跟着和珅历练一下。”

小胖子:“是。”

贾迎春一脸八卦的问道:“听说十公主怀孕了”

李虎笑了:“你什么时候也学会八卦了”

贾迎春脸红了红,刚想开口。

李虎怀里的静宜公主醒了,婴儿就这样,睡醒了就哭,要么饿了,要么需要换尿布。

李虎熟练的摸了摸尿布,然后对贾迎春说道:“闺女饿了。”

贾迎春“嗯”了一声,把女儿抱了过去,转身走进了卧房。

皇宫中历来都有一个规矩,不允许妃嫔亲自喂养孩子,原因很多,最主要是两个方面,不能让皇子与生母过于亲近,否则皇子深受生母影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还有就是,担心妃嫔因年轻体弱,无法提供充足的营养,不利于皇子成长。

如此违反人伦常情的事,李虎自然不会去做,至于所谓的皇宫忌讳,不过是皇权强制的暴力与压迫,通过扭曲母子关系,加强皇帝对皇子的控制,巩固封建专制,屁大的孩子能受什么影响。至于营养,多配几个就行了。

李虎的几个儿女都是林黛玉等人亲自喂养。

李虎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接着笑了笑,和珅最终还是“扒灰”了,被十公主的坚持所感动,陷入了她的温柔之中,犯下了错误。

一想到和珅跪在上书房外的情形,李虎就忍不住想笑。

正在这时,寝宫外又传来了小胖子的声音:“启奏皇上,杨启隆进京了。”

李虎眼一亮,两家竟然一起来了!这样也好,越热闹,对大唐越有利。

他已经想好了,在接下来的大战中,大唐保持中立,与他们双方开展军火贸易,向他们出售武器装备和物资,大发战争财。用他们的钱财支撑大唐军工的发展,加快大唐迈入工业化的脚步,让大唐的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

等他们双方筋疲力尽之时,大唐再下场,摘取胜利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