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漯河县城外,刘焕并不如冈村宁次想象的那般着急,因为在遂平、西平二县未做任何战斗,比规定时间提前到达指定位置的一纵特意休息了半天时间来等待自家炮兵的到来。
由于出发时要穿越倭军阵地,辎重部队的Kw353十轮卡难以通行,所以部队不得不又改回了用驮马携带重型物资,不过sFh18型、leFh18型榴弹炮却不是马匹所能牵引的。
好在配套的Sd6型牵引车是半履带式设计,德国人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思路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闪电战的特殊行军需求,部队总算不用抛下自己的大口径火炮。
漯河县两个联队的倭军没有任何可以在射程上威胁到独立师纵、旅两级炮兵的武器,刘焕直接命令把全纵大口径火炮集中使用,在城南的开阔地布下射击阵地,就连预备阵地都不用费劲去构筑。
“开火!”
一阵地动山摇后,漯河县外围阵地被炸出了无数大小不一的弹坑,炮火刚停,特纵的坦克和突击炮就当先发起冲锋。
三号坦克和三号突击炮于而今眼目下的倭军,几乎可以说是无法撼动的强大存在,特纵仿佛一把锋利的匕首,轻松的就从倭军的防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然后掩护着本方步兵继续往纵深位置攻击前进。
漯河倭军的指挥官知道临时抢筑的外围阵地守不住,可它没想到会丢得这般轻易和快速,原本还打算靠外围阵地拖上一天的它只能临时改变命令:“让城外部队马上撤回来!”
如果目的只是拖时间的话,巷战才是最好的选择,漯河城内有大量的百姓,独立师肯定不敢动用重榴弹炮肆意轰击,而且他们的坦克、突击炮也会因为射击仰角限制而在巷战中威力大减,并且更容易在城市里遭到自爆步兵的袭击。
如倭军所料,刘焕的确没有动用重炮和宝贵的装甲车辆参与巷战,进入城内和倭军作战的全都是步兵部队。
可巷战一交手,倭军就猛然发现独立师的步兵也不是它们所能应付得来的。
首先就是单兵素质的差距,作为独立师最硬的拳头,一纵的战士大多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战斗力即便碰上侵华之初的老倭也不会落于下风,少数补充的新兵也都是从独立旅里边挑出来的优质兵员。
用国军的话来说,一纵就是赵骥的起家基干部队,兵员、换装都得先紧着一纵来。
除了单兵素质,每个战斗小组都装备的一支p40冲锋枪更是堪称鬼子兵的巷战梦魇,端着三八大盖跟p40打近战就跟把脑袋递到别人刀口下没多大区别。
就连鬼子以前无往不利的近战法宝——板载冲锋,在面对p40的高射速自动火力时,也变得和挥舞着马刀的骑兵冲击马克沁机枪阵地一般徒劳无功。
倭军在巷战中最称手的武器就只剩下了掷弹筒。
中国军队之所以害怕掷弹筒,完全是因为手头缺少强大且灵活的连排级压制武器,倒不是这款武器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地方。
而独立师的连一级可是把St5速射炮拿来当压制火力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