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义父(1 / 2)

回到家中与沈母一说,沈母听闻是林大儒的孙子要亲自指点儿子功课,当即就下定了决心,与沈阁老说:“东儿,这是你难得的机会,你一定要拜林大人为师,但不能住在人家家里。母亲并不是说林大人不好,而是你若受了他这样的大恩,以后如何还?你拜他为师,每隔一段时间将功课做好拿去让他指点,其他时间你还是在家学习。你不必出去打工,就在家帮母亲打理花草,让你姐姐多做些绣活儿去卖,你看如何?”

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和充满希冀的眼神,沈阁老最终同意了。两日后,沈母备了家中能拿得出的最好礼物,亲自带着沈阁老到姑苏见了林如海的爷爷,把情况一说,林如海的爷爷便明白这是一位要强且明事理的母亲,对沈母十分敬佩,将沈阁老收入门下后,承诺一定让沈阁老尽早参加科举,减轻沈家的负担。

虽说沈阁老是在家自学,但读书还是需要不少费用,沈母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曾休息过一日。姐姐更是在二十一岁那年才出嫁给人做了填房,因为婆家听说沈阁老将来有希望成为进士,便给了十两银子的聘礼,解了沈家燃眉之急。两年后,林如海的爷爷丁忧结束返回京城,又叮嘱自己在江南做官的一位学生时时帮沈阁老看文章,自己在京中也每隔几个月就书信往来指点沈阁老的课业。就这样,又过了五年,林如海的爷爷看了沈阁老的文章,来信说他火候到了,可以下场了。

果然沈阁老一下场便露峥嵘,一路过关斩将,每场试皆在前三。会试之前,林老爷子去信让他提前三个月进京,住进林府方便指点课业。

沈阁老进京后在林老爷子的日日指点下,文章写得更加锦绣,故沈阁老才有“你此次就是奔着状元去的”一说。也正是在林府的这些日子,沈阁老与启蒙不久的林方成了师兄弟。没想到科考一揭榜,沈阁老只拿了个榜眼,这把林老爷子气得,见了沈阁老就说“只得了榜眼的人闭嘴”,林方从小听到大,简直要吓跪了,只能日日发愤苦读。等到林方科举时,别说榜眼了,堪堪进入了前十,林老爷子这才不再说沈阁老了。

沈阁老中举后回乡先谢过父母打工的主家以及私塾先生,又和姐姐洒泪分别,便带着母亲进京了。

也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沈母一下子从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放松下来,各种疾病汹涌而至,差点儿就没挺过去。沈阁老开始几年的薪水全给母亲看病了,林家也没少帮医帮药,终于人缓过来,哮病却从此缠身。几十年了,沈阁老不知道求了多少医,问了多少药,都是治得了一时治不了一世。

按照现代医学来看,沈母的病就是长期劳累加营养不良,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导致气道黏膜水肿、平滑肌收缩及黏液分泌增多,加上从事花草行业,花粉过敏诱发IgE介导的免疫反应。这病在现代也属于疑难杂症,更不要说在古代了。

每次见到母亲犯病后憋得气儿都上不来,痛苦至极,沈阁老便觉得心在流血。为官这么多年,除了林家之外,当年的恩情都还上了。为官清正廉明的他一辈子唯一一次以权谋私,就是让当地的县令给姐姐的儿子弄了个县丞,这也是母亲唯一求他的一次。如今就只有母亲的哮病成了他的心病,随着母亲年纪越来越大,发病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几乎十来天就要犯一次。这次用了云天明的方子,加上云天明说的注意事项都被注意了之后,沈母这二十多天一次都未发病,沈阁老的高兴之情可想而知!

母亲为自己守寡近五十年,每当沈母犯病时,沈阁老就如二十四孝中的汉文帝一般亲尝亲奉汤药,夜里在母亲的榻边放一小几陪护,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孝子之名就传了出去。当得知母亲或许可根治此顽疾,沈阁老不禁热泪长流,心中打定了一个主意,并与夫人商量后只待云天明来了再说。

“如海啊,你的方子救了老夫人,府医说家母有可能会被根治。伯父不知如何谢你!”

“世伯这是哪里话?不过一张方子和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小侄也只是举手之劳。”

“不,如海,于你而言只是一张方子,可于伯父而言却是大恩,如海,伯父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