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华北方面军都在扯皮,归根结底的原因是日军的储备兵力不够了。
已经投入34个师团兵力,铺开极大的一片战场。
既有正面战场的进攻压力,也有敌后战场的治安压力,还有关东军预防苏维帝国的战略。
小股兵力尚能调配,想要稳住驻蒙军的局面,非一个师团的兵力不可。
短时间内,从哪抽一个师团过来?
李峰给日军准备的时间不多,只要进入暖春,便会调集独立军展开反扑,以目前独立混成旅团加上独立警备队这点兵力,拢共八九千人,还真不放在眼里。
势要让日军看看集训之后的独立军,让他们感受一下轻步兵的巅峰穿插。
归绥、云中等重要城市内,独立军的士兵迎来了几天的休沐时间。
休沐结束后,立刻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
从军工厂新生产的掷弹筒发到了各主力团手上,挑选出突击排、步兵排做轻步兵的突破训练。
借助掷弹筒、冲锋枪作为步兵近战突击火力。
构建了新的步兵战术。
楚云飞、张大威、佟伟、张大彪、赵刚、孔捷、钱伯钧等主力军官,亲自带队训练,务必革新士兵的作战战术。
李峰跟军部的参谋人员分配作战任务,主要是周卫国、徐虎等军校毕业生。
组建参谋团队也是一支部队必备的内容,光靠一个人,累死也未必能完美指挥万人级别的战斗。
独立军已有三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并两个炮兵旅,算上后勤人员,总人数超过五万人。
要指挥五万人分别投入战斗,不是电脑上鼠标平A就算了。
从集宁方向作为主要进攻点之一,分成多股多兵力的渗透作战。
此次攻略察南的战略很简单,利用即时战略系统,熟知对方的火力、兵力部署情况。绕开日伪军的主力部队,穿插到察南腹地,给予敌军重点打击。
在声势浩荡的侦察活动中,李峰特意安排了一部分人,不是侦察敌情,而是侦察山区路线。
确认每一条路线能通行多大规模的兵力,是否可以通马车?
是否可以通行骑兵?
是否可以通行重武器?
作战地图密密麻麻,历来这种规模的战斗,最多指挥到团,而李峰这次要把作战任务安排到营连级别。
采用主攻佯攻交错的的方式,给小鬼子来一场指挥上的巅峰之战。
冬去春来,暖春比往年早了半个月,似乎有意想让李峰把作战任务提前。
“军座,准备反攻的命令已下达各军,后勤部也开始供应弹药。”
陈勇汇报完,小心的退出房间。
留下周卫国等人继续查漏补缺,看看反攻作战计划还有没有纰漏。
李峰站在指挥部的沙盘前,手中的红笔在察南地图上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每一道弧线都代表了独立军的行军方向,以及作战任务。
墙上挂着的日伪军布防形势图详尽得令人咋舌,每一个据点的兵力配置、火力分布,甚至换岗时间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真得感谢情报人员,竟然能侦查到如此详细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