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 > 女生小说 > 武英殿 > 第75章 八仙过海诸王幽幽 二魔交手纪府惶惶(1)

第75章 八仙过海诸王幽幽 二魔交手纪府惶惶(1)(2 / 2)

凭着太祖朱元璋的英武,儿子们至少三之一是有大作为的。因了永乐年间的时势,虽已改弦更张,诸王弃武从文后仍掩映不住浩浩荡荡的气势,令后世刮目相看。

老五周王朱橚,皇上的同母弟,父亲在世时,还时不时撒撒娇,弃了藩国跑到凤阳去住,父亲很不高兴却又无奈。如今,除皇帝外,在兄弟中他是老大了,虽是骨肉相连的至亲,且越长也越相像,他却不敢有一点不同于其他亲王的优越感,大智若愚,谨慎小心地打发着自己的日月。知天命之年,已佝偻着背,与日理万机、终日操劳的兄长皇帝相比,已毫无生气,一摊肉似的坐在一把太师椅上,看着头顶上横七竖八的梁柱发着呆。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在痛苦中慢慢醒悟,慢慢成熟,慢慢习惯了在喧闹的世间淡淡隐去。学着老十七,在与远去古人的对话中寻找自己的精神支点,还真找回了一个真正的自己。终于,他适应了寂寞、淡泊、宁静,回归了广阔、清纯、空灵,在无数次面对天地、面对世间的沉思中,深藏于灵魂中的为人之善和艺术才情在远去的跃马扬鞭之外无限地升华了,在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和普济众生的厚实中,汇成了喧闹外延、善及后世、惠普万民的大气繁华。

他,先是咏叹前朝百余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沧桑巨变,写就了感念历史的抒怀诗集《元宫词》。之后,遍翻药典,多访杏林,留下了为善天下、治病救人的药学着作《普济方》。他目睹藩邸汴梁水灾连年、流民啼饥号寒毙命荒郊的窘迫,想着能为救济灾民做些善事,也为朝廷分些忧。遂在王府内专辟了一处田圃,遍选天下野生植物可果腹者植于园内。日日观瞧,朝朝频顾,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用神农勇尝百草的胆略去亲身体验,正写成着图文相配、千古不朽的《救荒本草》,介绍植物的形状、性态和食用方式,以便灾荒之年百姓食用。本是件利民的大好事,却被人告发为蛊惑灾民,邀买人心。好在皇上查实了真相,点了头,才免了一场大难。

一伙人总这么沉闷着发呆,不是个事,对皇上不满也好,对谷王痛恨也罢,总要有个态度,皇上要的不就是大家的态度吗!僵持了一阵子,周王才意识到自己作为老大的责任,坐直,不望藻井了,平心静气,言道:“几位弟弟,皇上看重,召我们前来,是要个话儿,总当闷葫芦不成,老六,你说说。”

老六楚王朱桢骨子里就为享乐而生,于军事、文学等方方面面都没有兴致,洪武年间,太祖给他兵他都不带,躲到一旁逍遥,气得先帝差点把他的王冠摘了。今上即位,他仍是旧习不改,日日陶醉在美人和花草丛中,乐此不疲。

“五哥幼时就狡猾,”楚王看看周王,眉毛一挑,端庄的脸庞上挂着笑,“你动动嘴,弟弟们就往前冲,父皇怪罪下来,你却在暗中窃笑,今儿怎么着,你还是动动嘴,看我弟兄们怎么冲?”

嘿!球又带着风踢了回来。“那就看你小子怎么个冲法?”周王也不生气,缓缓站起,来到圜殿当中,“我说,老十九花花肠子太多,还自称什么十八子,我在开封都渺渺听了他的风言风语,练水师、训护卫,要与朝廷为敌,”他突然抬高声音,“干脆,处死算了。”一句话,众人立刻醒悟般抬起头,双目直指周王,像是突然发现了一个另类。

是啊!兄弟们幼时玩在一起,你追我跑,你捅我一把,我给你一拳,那是亲兄弟间惯有的亲切表达,如今,各奔东西,各有藩国,多少年不见,弟兄间生分的连话都没了。他们是先后到的,谁到了,都躲在自己的屋里不肯出来见见面,说句话,不知是因为忌讳,还是习惯了小国寡民的王府生活,好像他们不是兄弟,而是来自不同方向的路人在客栈偶然碰到一起,自顾自住宿,自顾自赶路。

外面冰天雪地,屋里更是奇冷的感觉,一句“处死”的话终于让飘渺的、还有些余温的亲情回归到这间冰冷的殿里。

“有些过了,”老十一蜀王朱椿磨叨了一句,打一进屋,他就抱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一副心底无私的优雅。图谋不轨,证据确凿,这又有什么好议的?但要处死,他的心里似乎又过不了这道坎。

大家素知蜀王的为人,相信他不会冤枉这个亲弟弟。可事就怕琢磨,亲哥告亲弟,谁听着都别扭。他是真怕谁把这个捣毁兄弟之情的屎盆子扣到自己头上。

于是,蜀王很不情愿地把书放到几案上,接了周王的话,解释道:“老十九误就误在这小聪明上了。自以为有军旅之才,塞王经历,练兵不是一年、两年了,还要约我共同举事,我去信斥他胆大妄为,速速了了这份心思,他根本不听。我儿悦燇胡闹被我责罚,逃到他那里,竟被他装扮成建文,放出风说不日要为建文申明大义,岂不荒唐可笑?”

有知情的,有一知半解的,蜀王一说,大家都清楚了。“我意其尚未起事,恶名没出长沙,也未对朝廷构成威胁,还是大事化小,留了性命为好。”蜀王言毕,用目光征询大家的意见,老五周王轻轻点头;老六楚王不置可否,眼瞟着一个过来续水的宫女;其他人还是无动于衷。蜀王又把目光递给代王,希望这个亲弟弟能说上一句话。